快递小哥在小区门口的暖“新”驿站用微波炉热好早餐;外卖骑手在商圈的爱“新”商家接上一杯热茶,顺便给手机充上电……近年来,安溪县积极通过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加强对他们的关心关爱,为“奔跑的心”安一个“温馨的家”,实现“友好”与“有为”的双向奔赴。
新建56处“友好场景”
走进城区的一些商圈、住宅,暖“新”驿站的标识格外醒目。这里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温馨港湾——内部设施齐全,饮水机随时供应着热水,应急药箱为身体不适的人员提供保障,还有舒适的桌椅供他们疲惫时休息。
“每次送餐路过的时候,可以到里面来歇歇脚,里面可以喝水,手机可以充电,还能吹吹空调休息一下。”正在驿站休息“充电”的外卖员王明波说。
除了驿站,友好商家也加入关爱行列。在城厢镇,多家店铺张贴着“新就业群体优惠”的标识,为他们提供就餐折扣、免费饮水等服务。城南社区领秀云城青年食堂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专属折扣、免费米饭例汤等就餐福利,打造“新食客”专属食堂。
“归属缺乏,业将难继。”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章兴南表示,持续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将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新建成56处友好场景,覆盖90%以上社区,形成“15分钟服务圈”,让新就业群体随时随地能找到“暖心港湾”。
今年来,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县交通局、县卫健局等部门和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开展“安新同行·溪心关爱”行动,推出“点亮新愿”“暖新医靠”“新业启航”等七大项目。通过调研问需、微心愿征集等方式,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在城市各个角落精准布局友好服务场景:“友好小区”在显眼位置设置路线导引图,标注楼栋位置、充换电设施、公共卫生间、爱“新”商家等位置信息;暖“新”驿站除休息、热饭、饮水、充电等基础设施外,还增设应急药箱、简单工具箱……
如今,从社区到商圈,从楼宇到街头,一幅覆盖广泛、服务贴心的友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章兴南表示,希望通过不断拓展的“友好场景”,尽量满足新就业群体在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核心需求,让他们在越来越完善的保障下,没有后顾之忧地工作,更深度地融入安溪这个社会大家庭,进而满怀热忱地投身基层治理。
打造“精准服务圈”
“小王最近情绪低落,咱们得主动跟他聊聊。”在凤城镇城东社区“骑乐融融”驿站,专业社工小汪正在记录新就业群体的服务需求。
“近年来,社区倾情打造‘友好型社区’,依托‘骑’乐融融驿站,聚焦新就业群体现实需求,推出‘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技能培训、安全宣讲等多项服务,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凤城镇城东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秋芬说。
为破解服务“大水漫灌”难题,近年来,安溪县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通过“社工+志愿者”模式,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
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杨炳福介绍,专业社工团队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梳理出心理疏导、技能培训、子女托管等10类高频需求。县委社会工作部根据这些需求,联合属地乡镇、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解决骑手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联合县人社局、红十字会等单位开展“骑手技能提升班”,免费培训急救知识等实用技能;联合县卫健局和心理卫生协会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力量的介入,让服务从“普惠化”走向“精准化”,让每一份关爱都落到实处。
不仅如此,今年3月份,县委社会工作部发出《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倡议书》后,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社区志愿者迅速响应,掀起了一股“新新相惜”的爱心热潮:71个商户加入爱“新”商家行列;古山医药在全县25家门店设立“免费奉水点”,不仅提供冰镇凉茶,还配备了藿香正气水、创可贴等应急药品;义工协会志愿者利用早高峰时段,在学校、市场周边开设“免费奉粥处”,每天供应300余份热粥……
“来真的、干实的”,安溪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新就业群体的尊重与珍视,让每一位为生活奔波的新就业群体,都能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安溪县各乡镇、各有关单位正在将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纳入整体工作安排,重点解决新就业群体遇到的实际问题。杨炳福表示,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关爱力量,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稳步推进有温度、有活力的“友好场景”建设。(融媒体记者 章桂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深读丨实验室里“长”出产业集群2025-08-21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