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街道徐厝社区暖“新”驿站开展“腊八送温情·‘粥’道暖人心”慰问活动,受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欢迎。(资料图)
午餐时点一份外卖、下班后叫一辆网约车,周末请一位家政阿姨上门打扫卫生……如今,便利生活的背后,是许许多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辛勤工作的身影。
目前,厦门的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已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让他们工作更安心、舒心,厦门从新就业群体的工作、生活需求出发,持续建立新机制,推出新举措,扎实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建设,努力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让“城市对新就业群体更友好,新就业群体在城市更有为”的双向奔赴故事在厦门遍地开花。
党建引领 团结凝聚新就业群体
9月29日,一场以欢庆国庆节为主题的“红色朗读者”活动在绿牌新天地园区内举行。十余名网约车司机参加活动,以声传情,在诵读原著的过程中感悟信仰力量,传承红色文化,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我们通过设置流动党员报到点、围绕充电桩打造便捷休息圈、举办多样化党建活动等方式,为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打造暖心港湾。”绿牌新天地园区党支部书记陈筱婷说,作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主题园区,绿牌新天地园区吸引了大量网约车司机。园区坚持党建引领,提供暖心服务,回应司机所需。如今,在网约车司机的心目中,园区不仅是一个充电的地方,而且是一个有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地方。
新经济业态催生了新就业形态,如何团结凝聚新就业群体这股“新”力量,是城市发展的一道“新考题”。厦门以开展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为抓手,建强“组织圈”、织密“服务圈”、激活“治理圈”,将新就业群体紧密团结在城市发展的同心圆之中。
厦门市委市政府将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和服务管理放在城市治理总体格局中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出台《厦门市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若干措施》,围绕权益保障、平台监管、法治建设等方面形成28项任务清单有序推进。
厦门积极开展“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在网约车、网络直播等行业建立党组织,打造“鹭尚新锋”等党建品牌,把分散在城市各个区域的新就业群体党员聚合起来;探索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员新就业群体-企业党组织”的诉求表达机制,持续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紧密联系和有效引领。
“五个一”举措 织密权益保障网络
新就业群体穿梭在市井巷陌,把城市温度送进千家万户。他们的合法权益,也需要社会的温暖守护。
2023年9月,厦门成立全省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通过引入法律援助、工会调解等站点,加强劳动关系、监察、仲裁等工作协同,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一站式”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
外卖配送员小江与第三方外包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在今年篮球比分直播:期间,为获得某平台承诺的一笔篮球比分直播:补贴,选择留厦工作未返乡。今年3月4日,小江离职,但平台以“离职人员不享受补贴”为由拒绝支付承诺的篮球比分直播:补贴,称补贴实际发放日为3月15日。小江向权益保障服务中心申请帮助后,该中心立即指派调解工作站调解员介入,组织平台劳资专员、外包公司法务及小江三方协商,顺利帮小江维护了合法权益。
权益保障服务中心运行至今,进一步在全市六区建立分中心,在邮政快递、网约车、家政服务行业建立行业调解中心。2024年以来,各级维权中心累计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维权服务8000多次,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了心头之忧。
近年来,厦门持续探索具有厦门特色的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五个一”创新举措。除了建成一个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外,出台一部法规《厦门经济特区网约配送员劳动权益保障若干规定》,从法治层面保驾护航;建立一项机制,成立由37个部门及6个区组成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专班,推动政策协调和资源整合;打造一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信息系统,汇集用工监测、维权服务、数据分析等功能;推出一项保险“益鹭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每人每天只要支付0.4元保费,即可享受最高40万元的兜底保障,让城市发展的“新”力量感受到更多关怀。
暖心助“新” 汇聚力量打造友好场景
烈日炎炎的午后,“外卖骑士”林丁良完成中午高峰时段的订单后,拐进了位于钟宅西二路的爱心驿站。“平时订单少的时候,我经常到这里休息,吹吹空调,给手机充电,有时也会带饭过来加热,边吃边等着接单。”林丁良说,驿站设施齐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歇脚处,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与尊重。
在路上,是新就业群体的工作常态。厦门把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措施落实到城市细枝末节的改造中,发挥街道、社区(园区)属地优势和相关部门资源优势,持续推动友好场景建设。
五缘湾北社区里住宅小区、商铺密集,外卖、快递、家政服务等订单量大,活跃着众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区聚焦他们日常工作中休息难、吃饭难、充电不便等问题,积极打造“15分钟暖‘新’服务圈”。
在这里,居民与新就业群体文明友好沟通内容被写入小区文明公约,实现13个小区全覆盖;小区物业将固定服务该片区的快递员信息录入系统,“刷脸”进门提升派送效率;湾悦城商圈、钟宅西二路上设置爱“新”驿站,方便新就业群体工作间隙休息。此外,社区还联合辖内200余家商户成立暖“新”联盟,推出快剪店免排队、餐饮优惠、冲洗电动车等专属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在奔波中感受到满满温暖。
嘉禾良库文创园围绕园区内的网约配送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需求,设置8大类40个服务设施,形成能歇脚、能调解、能求职、能提升、能学法、能保障的“梧嘉六能”服务生态圈。交通部门推动全市30多座人行天桥增设坡道,重要交通要道增设电动车道,方便新就业群体安全出行……
如今,越来越多这样的暖“新”场景在厦门连点成网——全市共设立暖“新”食堂、网约车司机小站、工会驿站、邮政驿站等暖“新”场所784处,建成友好社区、友好商圈、友好楼宇等系列友好场景28个,营造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浓厚氛围。
共建共享 发展基层治理“新”力量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守护者。他们用双手创造劳动价值的同时,积极参与服务社会,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鼓浪屿有一支响当当的队伍“鼓浪屿好小哥”。除了每日步行15公里为居民送好每一个包裹,“好小哥”还时常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志愿服务,为岛上的孤寡老人、儿童、游客提供帮助:岛上有一位失明的独居老人薛大爷,“好小哥”每天中午都会准时帮他送来热腾腾的敬老餐;为岛上留守老人义务剪发的特色服务,“好小哥”一做就是五年多,每月一次不间断。为游客指路、帮居民搬家、为老人修手机……鼓浪屿好小哥联合党支部书记肖梅滨说:“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小哥’都会帮忙。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正能量,找到人生价值。”
近年来,厦门不断完善“近邻+志愿服务”模式,为新就业群体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组建“爱心车队”、新媒体志愿服务队等150支志愿服务队伍,带动上万人次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
位于集美区的基层微治理分拣中心,让快递小哥、外卖骑士拥有了“城市观察员”的新身份,他们走街串巷时,以“随手拍”的方式记录发现的问题,协助基层治理。市红十字会联合邮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企业成立配送骑士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使奔跑在街头巷尾的快递小哥、外卖骑士成为“流动救护员”。这些不断壮大的“新”力量,共同描绘出美好生活的幸福底色。
(厦门日报记者 卫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助力视弱群体畅行 公交视弱辅助系统2025-10-16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