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初一,晨曦微露,剑斗镇双洋村的村道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锄头与铁锹撞击之声声声入耳,村民吆喝协作,彼此呼应——一年一度的“修路节”正在这里延续。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以集体修路为形式,承载着代代相传的互助精神,也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文明乡风的生机。
“走,一起修路去!”当天上午7时30分,双洋村村道路口人头攒动,200余名村民带着修路工具,干劲十足地分赴村内各条道路。尽管不少村民常年在外务工,但每到这一天,许多人仍专程返乡,踊跃加入修路的队伍。村里以生产小组为单位,每户至少出一名劳力,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人清除路边杂草,有人填平坑洼路面,有人疏通堵塞沟渠。整个村庄仿佛被共同的节奏唤醒,在劳动中凝聚起深厚的情感纽带。
“这段路孩子们上学常走,得修平整些”“把沟渠清干净,下雨就不会阻塞了”……劳动间隙,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聊着家长里短、来年打算,手中的活儿却丝毫不慢。在欢声笑语中,一条条道路逐渐恢复整洁面貌,既保障了通行便利,又美化了村庄环境。
“这天既是劳动的日子,更是团圆的日子,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全村人一起为家乡出力的感觉特别踏实。”77岁的苏再生已经退休,目前在县城接受返聘工作,仍坚持每年回乡参与,“别看我年纪大,拿起锄头照样能干。这是好传统,要让年轻人传承下去。”苏再生说。
篮球比分直播:师范学院派驻双洋村第一书记黄海滨一早就参与到第四生产小组的劳动中。他与村民一同挥锄铲土、弯腰清淤、持镰割草。干群协力、邻里共劳的场景让“路通业兴、互助同心”这句老话显得格外真切。“脚下有土,心中有谱。村民修的不仅是路,更是人心,是乡情。”黄海滨坦言,修路不仅是修复一条实在的路,更是修通干群之间的连心路,传递文明新风的前行路。
“‘修路节’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剑斗镇双洋村党支部书记苏建川介绍,双洋村是典型的偏远山区山顶村,山多地少、沟壑纵横。过去,村民下地耕种、孩子上学,前往村部及村外,都依赖山间小路,这些道路不仅狭窄,还容易生长杂草。为保障生产生活便利,祖辈们定下规矩,每年八月初一,全村共同出力修路,不计报酬。为什么选在这天呢?“一方面因为天气转凉适合村民劳动,另一方面这时候临近秋收,把路修好,才能更方便村民挑担运输秋收粮食。”他解释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传统节日中还保留着一项充满温情的习俗:当年有新娶媳妇的家庭,须主动上交一斤“母猪肉”,用于制作成菜肴,慰劳全体修路村民。以家中喜事呼应村庄公益,以朴素之举传递祝福,这份人情味浓厚的风俗,进一步深化村民之间的互助情感。
“如今在双洋村,主动参与公益、邻里互帮互助已成为常态。”苏建川表示,近年来,该村以“修路节”为重要载体,将传统的互助奉献精神与当代文明共建理念相融合,不仅夯实基础设施,更在潜移默化间培育出淳朴积极的乡风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精神动力。
一把锄头,一份坚持,一颗同心。双洋村的“修路节”修的是路,聚的是心,兴的是村。这项延续百年的传统,正以其鲜活的生命力,讲述着一个乡村不断向前发展的新故事。(融媒体记者 李艳伟 通讯员 谢齐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篮球比分直播::城舰共话鱼水深情2025-09-12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