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参观。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内,颇受关注的常设展“海国微澜——故宫博物院藏外国文物展”,将于近期更换展品,相关珍贵外国文物将启程返回北京故宫进行专业休整与养护。今年举办的“龙与百合花的相遇——康熙时期的中法宫廷交流”特展,则即将撤展。而新一批从故宫19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的中外珍品,将在12月登陆琴岛,在这座百年建筑里开启新一轮中外文化对话。
回望8年
从“国保活化”到文化地标一座分馆的成长与高光
2017年5月13日,伴随着鼓浪屿申遗的文化热潮,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在鼓浪屿正式揭开面纱。作为厦门市政府与故宫博物院携手打造的首个地方主题分馆,它从诞生之初就自带“特殊性”:这是故宫博物院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的唯一的主题分馆,集中展示明清以来故宫珍藏的外国文物;更以“国保建筑活化利用”的创新模式,让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建筑“重获新生”。
谈及场馆差异化亮点,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相关负责人强调两大核心:一是主题唯一性,作为故宫在地方唯一的主题分馆,填补国内空白;二是建筑与展陈融合,国保建筑“救世医院旧址”本身是近代中外医疗交流见证,与外国文物的“交流属性”叠加,形成“读历史、品文化”的综合体验。此外,常设展“海国微澜”每两到三年换展,已展出428件故宫文物,多为文物珍品,让观众大饱眼福。
8年历程中的“高光时刻”更是熠熠生辉:2023年3月,首个故宫特别展“心写治平——乾隆皇帝御笔书画特展”重磅开展,这是故宫院藏御笔书画首次大规模登陆鼓浪屿,故宫专家精心挑选的46件展品中,34件为首次公开面世。此次展览,也标志着文物馆正式“迈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引进更多故宫精品展、深化文物研究与数字传播”的新征程。
2024年1月,“钟鼓喤喤——故宫博物院藏宫廷乐器展”登场,编钟、古琴、珐琅唢呐等数十件宫廷乐器齐聚琴岛;2025年1月20日,“龙与百合花的相遇——康熙时期的中法宫廷交流”特展盛大开幕,更以北京、香港、厦门三馆首次联动的高规格,让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成为全国瞩目的“文化焦点”。
聚焦当下
部分珍品即将“回宫”新展暗藏多重惊喜
“这批文物‘回宫’,是为了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休整,也为了给厦门观众带来更多‘新朋友’。”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回宫”的展品分为两部分:一是常设展“海国微澜——故宫博物院藏外国文物展”中的118件文物;二是“龙与百合花的相遇”特展的34件展品。这些展品已进入“最后观展窗口期”。
“文物‘回家’不是终点,而是新相遇的起点。”相关负责人透露,故宫博物院藏有190多万件文物,每两到三年换展一次,既是对文物的科学保护(避免长期展出造成损耗),也能让厦门观众持续看到“新鲜”的精品文物。
目前,新一批来厦展品的遴选与筹备工作已在推进中,相较于现有展览,新展将实现“延续与创新”的双重突破:在主题上,这次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充中国文物部分,聚焦清代宫廷的艺术与收藏,届时会有青铜器、玉器、瓷器、珐琅、玻璃、文房、家具等文物精品。而原有的“海国微澜”厅,除了保留原有部分文物展品,还将补充一些新的文物来厦参展。
此外,文创衍生品也将同步升级,结合新展主题推出“限定款”,从文具、饰品到家居摆件,让观众能把“文物记忆”带回家。
展望未来
引入更多重量级特展在厦可饱览故宫珍藏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始终以“超级链接的创新型博物馆”为目标,在守护国宝、传承文脉的同时,让博物馆真正“接地气、聚人气、有温度”。
未来展馆还将继续深化与故宫博物院的联动,除了常规换展,还将争取引入更多故宫重量级特展,让鼓浪屿成为“故宫精华展”的重要输出地,让市民就近即可饱览故宫珍藏。同时,加强文物研究合作,联合故宫专家开展文物专题研究,挖掘文物背后的交流故事,形成研究成果并向公众传播。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新体验。深化“馆校合作与文化共建”,建立“博物馆进校园”常态化机制;同时联动鼓浪屿其他文化单位、社区,开展“文博+旅游”“文博+艺术”的跨界活动,让博物馆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我们希望这里不只是存放文物的地方,更是讲述文化故事、连接人与历史的空间。”相关负责人表示,8年来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最珍贵的收获,是培育了一批“跟着博物馆过节、跟着展览学习”的稳定社群粉丝——他们追随着“宫里过大年”“宫里过中秋”的脚步,参与着每一场特展的社教活动,收藏着不同主题的文创产品,这种“与观众的情感联结”,正是博物馆“活起来”的核心动力。“今后,我们将继续对标故宫博物院及国内先进博物馆做法,做好博物馆的创新发展,让文物更加‘触手可及’。”
数据
开馆8年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超80万人次,举办钟表、玉器、瓷器、书画、宫廷乐器等特别展览60场,年均举办公益文化活动逾百场,累计打造40余项叫得响、受欢迎的文化品牌。其中,“皇宫屋顶上的三有”“陶色瓷韵”成功入选球探体育比分:优秀社教项目,“鼓浪屿上晓世界”数字社教课程及“趣游琴岛乐享世遗|鼓浪屿——从国际社区到共享遗产”研学路线,分别入围第二届全国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与十佳线路终选,成为厦门文博领域的“亮眼名片”。
(厦门晚报记者 林晓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助力视弱群体畅行 公交视弱辅助系统2025-10-16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