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在高速公路上的新能源重卡,穿梭于城市间的氢能源公交、新能源环卫清扫车,奔忙在物流园区、仓库间的无人驾驶物流车……近两年,随着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其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对推动绿色交通和实现“双碳”目标起到关键作用。
聚焦“新能源商用车”这一产业赛道,昨日在集美举行的“集链聚能 智驭未来”——2025厦门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四链融合”对接会,吸引了300多位来自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和各高校院所、智库平台、金融机构的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展开交流对接。
本次对接会干货满满、成果丰硕,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也让属于新能源商用车的“集美机会”进入高光时刻。当前,集美正在加快布局包括新能源商用车在内的“五创五美”产业新赛道,通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赋能,构建起涵盖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检测认证及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助力厦门打造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高地。
点击
打造全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昨日,“厦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域”共建正式启动,将在集美打造全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该示范区域连接软件园三期与灌口机械工业集中区两大产业载体,以13公里城市道路为“主轴”,辐射周边8平方公里区域,将重点开展智慧配送、智慧环卫、安防巡检等自动驾驶场景的测试与应用,为创新应用提供多元化载体。
“厦门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域”共建的启动,将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方向转型升级,后续将持续扩大场景共建“朋友圈”,助力企业高效验证产品、打磨商业模式,为其打通从验证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
“开放应用场景对车企来说非常重要,尤其在依托人工智能的无人驾驶领域,我们非常需要城市干道、园区、山区等多元化的开发场景,让大数据跑起来,通过大数据让人工智能不断学习,来不断实现产品的完善和技术迭代。”无人物流车企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尹训国说。
解读
向“新”而行,集美有哪些优势?
不久前,新能源重卡领域“造车新势力”——速豹科技总部落地厦门集美,并在集美灌口建设电动重卡核心总成智能制造基地。最近,速豹科技与欧洲百年品牌斯太尔联合开发的新车型即将量产,并与DHL达成战略合作,瞄准欧洲市场。
距离速豹科技智能制造基地不远,老牌车企金龙客车的产业园区不断推出新能源客车、公交车以及无人环卫车、无人配送车等新款车型。金龙客车已有30余年整车研发经验,拥有新能源整车工程化开发核心技术,大中型客车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这一“新”一“老”,生动勾勒出集美发展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脉络和机会优势。
“风口”与产业积淀的叠合
集美为什么选择新能源商用车这一产业赛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风口”之下的抉择,更缘于与集美产业基础、产业发展趋势的高度契合。
作为厦门现代工业发源地、中国工业百强区,集美的机械工业基础雄厚,能够为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人才与产业配套支持,汽车、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积累的制造经验也能快速迁移到新能源商用车制造领域,加速产品研发与产业化进程。
“创新链”加速构建产业生态
如何加快新能源商用车的产业链布局?集美给出答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当前,集美区将新能源商用车定位“五创”产业之首,通过精准培育与前瞻布局,已构建起涵盖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检测认证及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1家,包括7家上市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形成坚实的产业生态。
金龙、厦工、速豹、智御维科、铱钼、中科原动力……一批集美区积极培育扶持的本土企业、精准引育的新兴势力,吸引一批新能源商用车总部落户,构建出覆盖客运、物流、环卫、工程、矿区等全品类商用车研发生产能力。
在核心零部件环节,集美区多措并举,引育了宏发汽车继电器、华懋安全气囊、正新轮胎等80家各领域标杆企业,其中藏着不少细分行业“隐形冠军”。
货运平台方面,集美区积极布局创新货运平台,引入货拉拉、安能、德邦、地上铁等多家物流龙头企业,为商用车市场应用提供广阔舞台。
“人才链”加速产学研联动
人才是驱动创新的第一资源。集美区依托辖区16所高校、院所科教资源优势,围绕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技术创新与人才需求,专项组建了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等8个“创新发展共同体”。
围绕高端人才双聘、专班专业学科共建、课程与实习合作、毕业生就业、继续教育、专项人才培养等,促成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与金龙、厦工、宏发等企业成功链接,通过校企协同发力,已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1个,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超50项,新建专业24个,共建课程10余门。
“资金链”优势全省领先
依托杏林湾基金聚集区资源优势,集美系统构建了涵盖产业引导基金、产业并购基金、产业促进基金、高质量发展基金和功能型基金“各有侧重、相互协同”的完善产业基金体系,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基金生态。截至今年9月份,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引进股权投资机构1147家,管理资金规模超2700亿元,参股子基金规模约826亿元,企业数量与资金规模均位居全省各县区首位。
在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领域,集美区把“引进头部基金、带动行业集聚”作为核心抓手,成功推动26只新能源产业相关基金落地集美,基金总规模超480亿元。
“产业链”多元赋能企业出海
作为厦门新能源商用车产业的核心承载地,集美围绕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谋划产业空间布局,形成能源动力、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智驾和货运平台等产业组团,规划总面积超2000亩的高标准产业载体。此外,集美成立区级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中心,组建集美区新型能源与系统产业联盟,为新能源商用车企业、产业链出海赋能。
让集美成为中国企业扬帆起航的首选平台、国际资源链接中国的重要门户——当前,集美致力于打造中国企业与全球,尤其是金砖国家联动的综合服务枢纽,依托集美区国际合作中心,打造金融、商务、营销、园区、人才、技术六大专业平台,在全球六大洲37个国家及地区建立合作体系,联合90余家机构建立横跨全球的服务网络,为中国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性价比的跨境服务方案,今年来,已成功链接出海企业和机构累计近4000家次。
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加持下,新能源商用车企业通过集美出海获得强力支撑和快速增长。据悉,2025年上半年集美区商用车出口量超6000辆,同比增长60%,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区域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助力视弱群体畅行 公交视弱辅助系统2025-10-16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