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在南平举行。这场为期两天的文化盛会,旨在发扬朱子文化时代价值,促进全球文明互鉴共生。
在朱熹开启仕途生涯的第一站——同安,朱子文化也留下了深深烙印。公元1153年,时年24岁的朱熹赴任同安县主簿。在任期间,他讲学育才,以礼导民,终使同安“士君子服习诗书,敦尚礼仪,贤才奋兴,彬彬日盛”,成就同安“海滨邹鲁之地 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
如今,同安留下了县衙旧址、文公书院、苏公祠、铜鱼池等历史遗存,成为当下朱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同安县衙旧址作为古同安的政治、文化中心,现已打造为以朱子文化为特色的市民公园,吸引着一批批市民游客。
走在其间,全球首座实质运行的朱子书院尤为亮眼。这座占地约600平方米的书院极富闽南建筑特色,国学讲座、学术论坛、研学实践等活动层出不穷,年均接待访客逾万人次,入选“厦门市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据悉,这里原为同安县衙主簿廨(主簿办公室),曾有一座朱熹命名的“高士轩”,他首仕同安主簿时就在此办公、居家、读书、著作。
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在同安期间,朱熹的思想经历了“逃禅归儒”的重要转折,最终成为理学集大成者,同安也被视为闽学(朱子学)开宗之地。朱熹在这片一生从政时间最长的土地上,整治县学、立教思堂、采风劝学,同安民间有“朱熹过化八百年”之说,后世涌现出许顺之、吕大奎、林希元等理学名儒。
近年来,同安区坚持“保护为主、活化利用、创新传承”原则,系统性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安县衙旧址内,同安文库于去年揭牌成立,推动历史遗迹转变为集文化展示、教育交流和社区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持续弘扬古同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闽学文化渊源。
在活化利用相关历史遗存的同时,同安区还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品牌活动,目前已举办8届“厦门(同安)国际朱子文化节”,持续研究朱子文化的时代精神与当代价值,打造朱子文化研究与实践高地。
(厦门日报记者 林健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助力视弱群体畅行 公交视弱辅助系统2025-10-16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