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民政局副局长邬仁刚做客市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介绍新出台的《厦门市低收入人口救助办法》(以下简称《救助办法》),并与网民在线交流。
截至目前,全市低收入人口共19539人,其中,低保对象有14508人,特困人员1627人,低保边缘家庭成员3404人。邬仁刚表示,《救助办法》的实施是厦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的重要举措,将通过分层分类救助、动态监测和慈善协同,构建更加完善的民生保障网络。
从八方面优化救助标准
根据《救助办法》,低收入人口分类与国家保持一致,主要区分为6类,即: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困难人员。
《救助办法》强化服务保障,增加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服务类社会救助和慈善帮扶等内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救助格局。
在认定程序上,在与省级政策对接的基础上,厦门从八方面进行优化,共涉及15项具体标准。其中,收入认定更宽松,低保边缘家庭收入上限从省规定的低保标准1.5倍,放宽至2倍;赡抚养费计算更科学,将高于上年度居民月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部分(约为低保标准3.3倍)按50%计算,大幅减轻申请家庭负担。
此外,我市对特困人员住院期间的护理费用予以全额救助,其住院护理费标准分为全护理和非全护理两档,每天分别按照最低工资标准13%、7%确定,当年累计原则不超过6个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
特殊群体享全额补助
根据《救助办法》,低保标准与本市上年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量化比例以30%为基准,上下浮动不超过2%;低保标准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衔接,原则不超过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60%。
那么,低保金按什么标准发放?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按低保标准的全额发放。低保家庭按照其在本市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本市低保标准的差额,按月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为确保救助资源精准投向真正困难群众,《救助办法》列出“不予认定清单”,包括:名下有车辆、船舶、工程机械等高价值财产;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且人均面积超住房保障标准2倍;经商办企业或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经营活动;有自费留学、就读高收费学校等高消费行为;赡抚养义务人家庭生活明显富裕等。一旦发现上述情形,申请将被驳回,已享受救助的将被取消资格。
(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张继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市发布今年秋季及国庆中秋假期文旅重点2025-09-17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