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城乡 携手共富
福州着力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
山海之间,正升起协作共赢的崭新气象;城乡融合,描绘幸福和谐的共美画卷。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
牢记嘱托,奋勇向前。过去一年,福州持续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山海城乡同心共富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国庆中秋长假,刚开通不久的福州滨海快线迎来大客流。记者 原浩 摄
新时代“山海经”高腔嘹亮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过去一年,以项目为牵引,福州都市圈奏响奋进的澎湃乐章,同城化、同家园的愿景加快照进现实。
陆上,机器的轰鸣声中,宁德融入福州都市圈的“黄金通道”——温福高铁前不久正式动工建设。这条跨越闽浙的高速铁路,将进一步压缩东南沿海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水上,闽江黄金水道再现往日荣光。今年3月,“南平港—福州港—越南”江海联运首航成功,满载10个集装箱的“闽江1号”货轮,从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启航,顺闽江而下,经福州港江海接驳后抵达越南。此举,为内陆城市融入全球贸易打开新通道。
数字,见证福州都市圈的建设速度。今年1月至8月,福州都市圈年度重点协作项目完成投资超1119亿元,超时序进度6.5个百分点。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的视角不断拓展,这部高腔嘹亮的“山海经”不只在闽东北奏响。
当闽江与天山牵手,当茉莉花与格桑花共芬芳,福州儿女一次次奔赴山海协作的新征程,在新疆和西藏结出硕果。
援疆,共绘“诗和远方”。8月,仓山区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同新疆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建立友好历史文化景区关系,推动两地在文化交流、旅游协作等领域深化合作。
援藏,一张蓝图绘到底。八宿海螺水泥项目近半数员工为当地藏族同胞,辐射带动就业2000余人。如今,正全力推动投资15亿元的二期项目落地,并配套发展光伏制氢等清洁能源,打造绿色产业园区。
今年,福州加大新疆奇台县、西藏八宿县对口支援力度,全年安排1.2亿元财政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截至9月已完成年计划投资额的90%。
城乡共富步履坚定
当山与海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城与乡之间的界线,也在福州的版图上渐渐“消融”。
闽清的无人机划破天际,向偏远村落送去快递、医疗物资;新开通的数条县域客运、公交旅游专线,直达永泰、长乐山海;福清一都镇的“新农人”在田间地头架起手机,通过直播卖力推介家乡农特产品……
过去一年,福州加快统筹城乡融合发展,高水平编制的《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格局大了,空间更广,城乡融合也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改变,开始在城市格局中发生。
围绕“四大平衡”理念,福州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速。与此同时,“高水高排”工程守护安澜,象山隧道全线贯通畅通城市脉络,滨海快线开通拉近城乡距离……这一系列举措,让福州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行动城市。
城市不断更新,乡村也在持续振兴。
在连江黄岐镇古石村,一座座石头房经过微改造,变身观海民宿、崖壁咖啡馆。村民陈根清感慨:“村里产的地瓜、蔬菜卖得更好了,我也吃上了‘渔旅饭’。”
闽清池园镇隔兜村的旧电站通过福州农村产权流转平台成功盘活,从闲置资源变为发展要素。这个创新平台通过跨城乡资源交易,为全市村集体增收以亿计。
乡村产业发展同步迈上新台阶。22家中国农业500强企业扎根福州,数量居全省首位。3个乡镇、39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显现。“福农优品”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让优质农产品走出田野、走向全国。
城乡融合的最终标尺,是人的获得感,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在于收入。2024年,福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69元,如今,福州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已缩小至1.99,印下了城乡共富之路的坚实足迹。
海上福州活力十足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城乡共富的足迹在榕城大力印下,临海的福州也加快向海的步伐,掘金蓝色“聚宝盆”,开拓向“富”新空间。
自古以来,福州靠海吃海,开发“海上粮仓”,自然实力不俗。去年,福州市海洋生产总值约3400亿元,居全国前列,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二,渔业产值居全国第一。
这份实力,来自种业的突破。过去一年,福州大力推进水产种业创新“5个10”工程,全市水产养殖品种发展至近100种。今年5月,全国首批“无边海带”在榕试养成功,这意味着相较普通海带亩产增加25%、成品率提高35%以上的新品种将进入大规模养殖。
这份实力,离不开产业链的延展。过去一年,全市217家水产加工企业奋勇争先,不断提升福州现代渔业竞争力。目前,福州鱼糜制品、藻类、对虾、烤鳗、鲍鱼五大水产加工品均占全省三分之二以上份额。
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靠海吃海的福州有什么新“吃法”?大力推动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高效用海迈出关键一步。前不久,全省首宗海域使用权出让“交海即交证”项目落地福清,万华化学(福建)码头有限公司获得江阴港城经济区东部产业园1号区块海域使用权,并拿到了《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
创新开发海洋资源,福州一直走在前列。落地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印发全国首张海洋渔业蓝色碳票、建成全国首个县级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以海洋碳汇为切入点,福州在蓝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不断推陈出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过去一年,镌刻着海洋开放、包容基因的福州广邀天下客,共话新发展,成功举办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推动2025年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规模跃居全球渔业展第二,描绘携手经略海洋、人海和谐的壮美画卷。
幸福之城底色更足
当山海之间升起崭新气象,当城乡融合绘出共美画卷,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依旧是衡量一切发展的最终尺度。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开通不久的福州滨海快线迎来首次假期大客流考验,其间共运送乘客131.83万人次,日均客运量约16.48万人次。作为今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滨海快线的建成投用,是福州市扎实推进民生实事的生动缩影。
为推动项目进展,去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视察项目工地。当时参与视察的鼓山镇人大代表赵维斗说:“滨海快线的开通,不仅实现了福州主城区至机场及滨海新城半小时便捷通达,也方便了市民游客前往三坊七巷、烟台山、上下杭等热门景点,是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福州持续将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今年确定的20项6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已有12件提前半年完成。在提前完成的实事中,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原定受益人口5万人,截至上半年实际受益人口已达5.783万人,目前更增至11.04万人。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感慨:“人大在开展日常监督时听到了百姓的真诚感谢,尤其是四面临海的连江县琯头镇壶江岛村民,彻底告别了用水贵、用水难、运水不安全的历史。”
办好民生实事,不仅要用心用情,也要有理有据。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实事”评选,对实事办理起到了风向标作用。如,去年新建5个路口等候区遮阳棚获评满意项目后,今年又将5处路口新建遮阳棚列入实事项目。近期超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下,这些建设速度快、造型美观、结构牢固的遮阳棚,显著提升市民出行舒适度,获得大家点赞。
让更多实事惠及百姓,福州还开展了“书记市长送岗留才进校园”活动,出台“福你就业”促进稳工稳产10条政策,助力福州获评2025就业友好城市。同时,“生态福地 美丽福州”建设加快推进,闽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首次实现优质水比例100%,并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接下来,市政府将加强指导、协调和督查,确保所有办实事项目按期完成。市人大常委会也将启动新一年度“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十件实事”评选工作,切实把民主民意贯穿为民办实事全过程。(记者 冯雪珠 蓝瑜萍 李白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福州着力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2025-10-13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