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简单地说,绿色生产作为供给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技术革新升级以及循环利用等,从源头开始减少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绿色生活作为消费端,则通过全民参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牵引生产变革,从而共同构成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石。
福建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始终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根基。一方面,建立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如制定工业领域及其重点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等,引导和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如开展林业碳汇交易、设立海洋碳汇交易平台等,利用市场机制激励减排行为。此外,大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
政策体系与市场机制共同发力,加之技术创新赋能,有效降低企业绿色转型成本,引领消费者绿色生活蔚然成风。“十四五”以来,福建在绿色生产领域,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重点行业与园区实现低碳发展,制造业绿色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显著成效;在绿色生活方面,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绿色消费理念逐步推广。
当然,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并非一蹴而就,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限于资金、技术等,绿色转型动力不足,绿色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高;市场化机制如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等仍需深化。又如,公众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知和参与度还要进一步提升;绿色消费市场尚待扩大成熟。
绿色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动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共进。一方面,持续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利用新技术赋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壮大绿色环保、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森林康养、文旅康养等新业态,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科技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关键。要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投身绿色技术研发与转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特别是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转型方面,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推动供应链深度数字化,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同时,重视引进和培养绿色制造等领域专业人才。
绿色转型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参与。要加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公众认同感,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大力推广“碳普惠”制度,将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低碳行为量化为“碳积分”,让绿色行为“看得见、摸得着、有回报”,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潘抒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南平延平有了“演员公寓”2025-11-15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