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南安市乐峰镇飞云村桃垵生态农场赣橙采摘园试开园。得益于科技赋能与精细化管理,果园今年迎来高产,总产量突破1.5万公斤,同比增长40%。游客们穿梭于橙林间体验采摘乐趣,品尝清甜多汁的果实,共同见证“科技助农”结出的丰硕成果。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这座45亩的采摘园,2000余棵果树上缀满了饱满的果实。接待处前,游客李先生正带着孩子品尝橙子。“我们早上9点就从家里出发,趁着假期来体验采摘乐趣。”李先生笑着展示刚装满的果篮,“听说这里用了新技术种植橙子,果子有巴掌大。”
果园深处,农场负责人潘纯进与妻子潘参花正忙着将刚采摘的橙子装箱,橙香混合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潘纯进随手摘下一个橙子说:“这个大概有1.2斤,今年最大的果子有1.5斤!别看个头大,果肉细嫩无渣,一刀切下去,能爆汁。”
“种了8年的橙子,今年是最省心也是最丰收的一年。”潘纯进指着果园里的物联网设备如数家珍:“你看那山顶的气象检测仪,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实时传到手机上;还有这喷淋水管,虫害防治时能精准喷洒生物农药。”
据潘纯进回忆,过去灌溉全靠抽取华溪水和天然降水,遇上干旱就得雇人挑水。今年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他投入3.4万元采购有机肥改良土壤,2万元用于生物防虫害,人工除草仅花6000元,成本降低却换来产量翻倍。“以前施肥凭感觉,现在技术员教我们测土配方,虫害防治也用粘虫板、性诱剂,果子品质上去了,回头客自然多了。”潘纯进说,采摘期将持续至10月底,果园将在飞云村主要道路设置指示牌,游客可免费入园品尝。
“今年产量突破1.5万公斤,科技功不可没。”乐峰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雷燕铭说,过去施肥是“大水漫灌”,现在通过土壤传感器数据,按需供给;病虫害防治也从“见虫打药”变成“提前预警”。
成效的取得,与科技特派员每月驻村指导分不开,除此之外,特派员还帮潘纯进做好了下一步规划:投入11万元建两座蓄水池、一条机耕路,再上一套自动喷淋系统,明年产量有望突破2万公斤。(记者 黄俊涛 李想 通讯员黄婉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全民健身迎国庆2025-09-28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