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潮涌,风云激荡。从“一双鞋闯天下”的产业实践出发,“晋江经验”已走过二十多载峥嵘岁月。
而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全球产业格局重构的十字路口,晋江人再次发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晋江之问”:当传统要素红利逐渐消退,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如何让科学家手里的“从0到1”更直接地转化为企业能落地的“从1到N”?
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明确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充分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活力”。
殷殷嘱托,举旗定向,为有效破解“晋江之问”、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循着这一方向,一年后的10月15日至17日,晋江市委、市政府精心统筹,组织政企考察团远赴西安“取经”。此行跨越千里,既是晋江以“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机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更是破解“晋江之问”的“战略寻源”。
当晋江的产业实践经验,遇上西安的科研创新势能时,这场围绕“创新驱动”的探索,便在这座科教高地上开启了寻解之路。
问道:锚定西安“硬科技富矿”
提起西安,人们常念及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历史。
如今,这座千年之城以“硬科技之都”“中国航天动力之乡”“太空梦工厂”的新身份,在科技创新赛道全速奔跑——这里集聚72所高校、1400多家科研机构、3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还有69位两院院士领衔的近百万专业技术人才。
顶尖科学家手握海量待转化成果,对寻求突破的晋江企业家而言,这无疑是一座“富矿”。
2024年9月,晋江(西安)离岸创新中心揭牌投用,成为两地协作的关键纽带。作为晋江推进“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机制的西部“根据地”,该中心一年来对接科创项目78个,推动7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孵化,促成3个项目在晋江产业化,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对接搭起快速通道。
此次西安之行,考察团首站便聚焦该中心,参与项目签约与路演。现场,6个覆盖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绿色制造的前沿项目依次亮相。晋江企业家紧盯技术细节与市场前景,围绕“产业化成本”“产业适配性”踊跃提问;科学家团队结合实验数据详解,双方碰撞出激烈火花。
“我们已和技术团队取得联系,后续会深入对接。”球探体育比分:聚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炳煌,在路演中锁定“回收PET制聚氨酯”项目。
洪炳煌坦言,此前,晋江青年商会已组织企业家走进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考察,此次西安之行更是让他深刻体会到“氛围”的重要性,“合作或许有不确定性,但让企业家身边充满科学家朋友、浸润科研创新氛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一步。”
路演的思想碰撞只是起点。
带着初步答案与更多好奇,企业家们深入西安创新腹地,开启解码“科创生态”的取经之旅。
寻钥:拆解西安创新生态密码
晋江考察团此行的核心目标,是解码西安的“创新密码”:如何将科教资源转化为产业集群“操作系统”?如何打造让创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热带雨林”生态?
带着这份探寻,晋江首先锚定自身产业根基与需求的契合点——
晋江坐拥鞋服(超3000亿元)、纺织(超1000亿元)、建材和食品(均超800亿元)等多个产业集群,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市”。但庞大的传统产业体量,也让它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对新材料、新工艺、绿色制造等技术需求迫切。
正因如此,在陕西科技大学举办的晋江市“企业家+科学家”座谈交流会格外务实。这所新中国第一所轻工高校,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等领域的优势,与晋江传统产业升级需求精准对接。
产业有基础,引才要“靶向发力”。
2016年,晋江前瞻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八年深耕后初具规模:去年,规上产值破百亿元,落地项目50多个,总投资超千亿元,形成全产业链生态。产业蓝图绘就,晋江对高端人才的渴求愈发强烈。
16日上午,“芯光跃晋·江汇星河——西电晋江人才周活动”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当天,在这所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院校,“晋江校园俱乐部”正式揭牌。这不仅是校地合作的又一成果,更是晋江为自己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的“青春动力平台”。
平台强赋能,生态靠“系统搭建”。
在陕期间,考察团还先后走访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丝路科技·人才·资本大市场等标杆平台。从“硬科技”投资的耐心,到秦创原的市场化运营,再到丝路大市场的“一站式”服务,企业家们看到的不是孤立节点,而是一条“平台+资本+技术+人才”的创新生态链。
“以往,科技创新更多是大企业的专属,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很难亲身感受科创成果的收益。”晋江市青年商会会长王俊清,道出许多随行企业家的心声,“这次交流,打破了企业家对科技创新的困惑,也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市场。若能推动‘企业家+科学家’更进一步融合创新,晋江必能再育产业大树。”
共赢:
丝路两端续写创新新篇
三天的密集考察与深度交流,最终凝聚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时刻——篮球比分直播:南翼国家高新区与西安高新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地协作进入新阶段。
作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西安高新区拥有超6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实力居国家级高新区全国第五、中西部首位,更是全球最大闪存芯片生产基地与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其创新路径,为晋江推进“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
此次签约,更是两地协作的“里程碑”。根据协议,两地将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建立“西安研发—篮球比分直播:转化—全球应用”模式,推动人才共育、技术攻关与资源共享,创新机制共建“飞地经济”示范区,携手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
“这为后续常态化的人才、技术、资本流动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篮球比分直播:南翼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有无数的“企业家”与“科学家”通过这个机制“握手”,让创新要素在两地间畅快流动。
值得一提的是,两地“青年企业家+青年科技工作者”结对签约也在此行达成。这一结对不仅是对“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模式的新生代延伸,更明确了未来协作路径——晋江青年企业家将带着产业需求找方向,西安青年科技工作者将带着技术成果找场景,围绕研发、转化、孵化开展常态协作,最终让两地创新融合结出硕果。
从“一双鞋闯天下”到“一颗芯谋未来”,从“制造晋江”到“智造晋江”,西安之行让晋江企业家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接下来,我们计划拓展‘科学家’朋友圈,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福建华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施俊侨说道。
作为晋江“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机制的受益者,施俊侨坦言:“当初,正是靠着晋江市委、市政府牵线搭桥,我们才与中国科学院成功合作成立联合研究院,还邀请院士专家参与产品研发,最终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而此次西安之行,更让他坚定了持续“借智创新”的方向。
昔时,长安驼铃串起“陆上丝路”,篮球比分直播:帆影开辟“海上丝路”;千年后,晋江企业家西行,携的不是丝绸瓷器,而是转型需求,求的不是异域珍宝,而是创新火种。当古都智慧照亮晋江热土,企业家洞察遇上科学家创新力,一场关于创新与未来的精彩叙事正翻开新的篇章……
(记者 李玲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探访城乡融合的永春之路:新韵·新事·新风2025-10-21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