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青年适合当公务员
马文莉也是一个80后,她觉得当基层公务员“苦”,但并不后悔自己十几年前的选择。因为,她就在自己的家乡服务,“而且,这份职业比较契合我的性格和价值观。”
什么样的青年适合留在公务员岗位上?在马文莉眼里,并非所有“叫苦”的公务员都是动机不纯者,因为“这个职业,本来就只适合一少部分人”。
“有句话叫‘治大国如烹小鲜’,相比惊险刺激、收入颇丰的商界,政府公务员体系更多是一种‘稳中求进’的工作。”她总结,“做基层公务员不太会有大风大浪,而是潜移默化地维系、传承、改变着这个社会,更需要一颗‘公心’和‘责任心’,认同这种价值观、并能在‘螺丝钉’岗位上发光发热的年轻人,比较适合。”
曾有职业规划师分析,三类人不适合当公务员:一是追求事业上有快速回报者,二是不善于人际交往者,三是自身职业目标不清的“凑热闹”者;而最适合当公务员的年轻人,就是有从政理想,“愿意用自己的才能,切切实实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为国家做些事情”的人。
但也有媒体担心,在80后中,这样的年轻人会不会太少?
“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80后,普遍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人梦想,更渴望听从内心的召唤,从事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工人日报》分析称。记者也检索发现,不断有80后公务员在网上发帖慨叹,成为公务员后的最大不适,不是福利待遇的“落差”,而是“难以彰显存在感”。
而在竹立家教授看来,在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不是人人都想当公务员,也不是人人都不想当公务员”,这才是正常现象。
“在西方发达国家,仅有3%左右的青年愿意当公务员——这个比例本来就不高;而且,这一队伍本身,每年也会有3%~5%的‘流出率’,即这部分人退出公务员队伍,寻找其他舞台。”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随着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公务员职业成为一些青年基于了解、认同之后的真正选择,或是它回归正常的第一步。”
事实上,附着在公务员身份上的一些“暧昧想象”、“过高预期”,近年已在褪色。
比如,记者注意到,在一向被认为是“肥差”的海关岗位,各省在近一两年的招考中,多明确描述其工作内容为:“工作地点多在艰苦边远口岸、露天作业、工作强度大、体能要求高……”一些考生将其视作“史上最苦金饭碗”而望而却步,也有人谨慎评估后,依然报考。
对中央“八项规定”,也不是所有公务员均“叫苦不迭”。比如,一位来自安徽芜湖的基层公务员发帖描述:“虽然取消了会议后的聚餐,令大家少了交流机会,却节省了时间,让年轻人不用专注于喝酒、研究‘饭局文化’。”“公车管理严了以后,我的很多同事都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让自己有更多流汗、锻炼的机会。”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突破700万,5年间增长近50万人。竹立家教授认为,“有能力的年轻人都走了,谁来当公务员”是个伪问题。
“我反倒认为,通过‘挤出’谋私、寄生者,‘释放’志在别处者,‘留下’廉洁奉公、乐于奉献的人才,不仅能让公务员的总数得到控制,而且,能实现一种良性循环。”他说。
“到时候,公务员会作为一个普通岗位。任何普通岗位,都会有一批爱之如生命的人存在。”浙江网民“wuzhan0505”说。黑龙江网民“百了禅师”认为,公务员的成就感,更多时候,无法用金钱衡量:“做公务员没有在公务员的位置上想问题,只想着升官、发财、贪污、受贿的人,最好离开这个队伍;公务员是为人民办事的,如果把心摆正,多为人民做些好事,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