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日报》2025年11月20日08版
核心提示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有1.3万多个农村单村供水工程分散在遥远的山间海边,原先多为农村群众自管。由于管护能力不足、专业化水平低,不少单村供水工程存在管护难、响应慢、水质不稳等问题,长期困扰当地村民和供水管理部门。
分散的单村供水工程如何长效管护?面对突发情况如何快速响应?水质安全如何有效保障?……一系列问题,关系着乡村百姓的生活品质,也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能力。
为啃下单村供水管护这根“硬骨头”,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小型水利工程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中管护试点,探索创新单村供水管护机制,推行县域单村供水工程统一管理,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提升农村供水管护专业化水平。目前,我省单村供水管护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这1.3万多个单村供水已经全部实现专业化管护,越来越多村民从“有水喝”走向“喝好水”。近日,记者走访多个县(市),寻找福建单村供水管护的“秘籍”。
01
专业管护守好供水“生命线”
深秋,记者来到距离上杭县城60多公里的古田镇金湖村。坐落在山林中的单村供水工程,清澈的山涧水经过取水坝,流过一体式净水设备,再经过混凝、消毒等工艺,为村里的230多位村民送去可靠的饮用水。
运维人员张敬松正在进行例行巡查,查看净水器水质在线检测系统数据,记录检查进出水浊度数值……他的姓名、电话公示在门外的牌子上。
“我属于上杭水务公司古蛟片区运营管理服务中心,班组共15人,负责片区96个单村供水工程。”张敬松说,每月两次针对水厂安全、卫生、净水设施设备等进行例行巡查管护,还要跟村里的管水员保持联系,随时响应维修需要。
他打开“古田蛟洋白沙片区单村供水管护”微信群,上午马坊村的管水员打电话报告供水管道破损,并将情况同步到工作群中。此时,运维人员在现场修理、水管维修完毕的照片已一一发在群中,管水员报告村里已经恢复了正常供水。

上杭县古田镇金湖村的单村供水工程。
除了古蛟片区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在上杭,还有北部片区、东南部片区运营管理服务中心,一共负责14个乡镇的329个供水工程。每个服务中心都建立微信工作群,实时共享运行动态、问题处置和用户反馈信息,负责水源水质管理、水厂设备运维、管道维修巡查等日常维护工作。
“这三个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创新购买服务管理模式,解决单村供水管护人手不足难题。”上杭县水利局四级调研员钟先茂告诉记者,上杭县20个乡镇共464处农村供水工程,全部委托上杭县水务公司进行专业化服务。其中,单村供水工程有451处,点多面广、分布分散,以往交给村里自管,往往“管不好”或“无人管”。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上杭采取了多种管护模式,除了水务公司直接管理,还有水务公司购买服务管理、委托村级组织管理两种,根据距离、供水管网条件和管护能力等不同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管护。
在临城镇古石村,供水管护采用的是委托村级组织管理模式。走进村中,家家户户楼顶至今仍保留着曾经供水不稳的产物——水塔。每当过年时,村民回乡用水量陡增,或下大雨山泉浑浊,或逢枯水期山泉不足,就需要水塔蓄水应对。
“现在我们用上了水务公司提供的水源,水塔基本没用了。”古石村村民、管水员郭祥华说,水务公司提供了优质水源,还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按照规章,管水员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向村民公布,日常在村里巡查管网、检查泵站,村里用水户有简单问题就去解决;水务公司每月来巡查两次,处理专业问题,指导完善电子台账。“现在打开水龙头就是清澈的自来水,我们村民都很满意!曾经水质时清时浊、停水无人响应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他激动地说。
上杭县水务公司工程部员工黄鑫介绍说,针对临城镇、湖洋镇中7个管护基础较好的村,水务公司与它们签署运营管理协议,村级管水力量负责农村供水工程日常巡查、维护;水务公司提供专业技术指导,确保供水设施完好、管理规范、水质达标,指导村级管水员统计用户信息、日常运行维修和漏损检查等,提升供水管护专业化程度。
在管护服务专业化的同时,上杭县还将供水设施点的巡检养护及水质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省级城乡供水一体化监管系统,保证供水质量。截至2025年9月底,上杭县农村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由90%跃升至98%,惠及31万名山区群众,群众满意度高达99.5%。
“单村供水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在我省普遍存在点多、面广、人少、力量薄弱,长效管护是难题。”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处长陈显介绍说,为啃下这根“硬骨头”,近年来,我省先后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推行单村供水工程专业化管护的通知》《小型供水工程运行管护规程》《单村供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指引(试行)》等,对管护模式、内容、要求等一一制定标准,在有规可依的前提下指导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新发展,提升管护专业化水平,推动更多单村供水工程从“临时保障”转为“长效民生工程”。
02
紧盯水质 村民喝上“放心水”
近日,记者来到福安市农村安全饮水水质检测中心。检测中心坐落在福安留洋水库旁,距市区有半小时以上的车程,周围一片静谧,检测中心内却是一派忙碌。一桶桶水样铺满了实验室,离子色温仪、色相色谱……仪器在不停运转,临近中午时分,5名员工仍忙得脚不沾地。
“全年要检测2000多份水样,每份水样要做27项检测。全市372个行政村的单村供水工程,每年的枯水季节、丰水季节要检测两轮,农民自行送来的水样我们也帮助免费检测,还要指导乡村水质检测,同时还承担第三方管护效果的水质监测,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水质监测等。”检测员何敏丽一边检测水样的比色度一边说,水样有来自第三方服务公司送检,也有自己去取样抽检,边远的山村跑一趟就要半天。“为了让村民喝上放心水,大家基本全年无休。”
厚厚的几沓报告单,详细地记录着单村供水点的水质情况。“一旦发现水样有指标异常,马上通知管护队伍前去检查、整改。”她拿出近日湖塘坂村的水样说,比如该村发现有铁离子略超标,第三方管护公司马上前往检查是否有污染源,再次测量的数据合格后才算整改完毕。
福安市农村安全饮水水质检测中心的成立,正源于单村供水的水质保障所需。
“‘十二五’期间,我们全市建设了300多处农村供水一体化净水设施。由于建后管护机制未健全,乡镇、村级组织技术指导管护人员不足,卫生部门抽样监测水质合格率均在30%以下。”福安市水利局建设防御股郑其顺说。
水质究竟怎么样,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但如果将300多个单村供水点的水样都送往外地市场化机构进行检测,时间和经济成本难以承受。为此,2016年福安设立水质检测中心,每年政府给予经费保障。
球探体育比分:起,福安委托第三方专业运维公司对全市除城镇供水覆盖以外的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净化处理设施进行管护。
在溪柄镇田坂村单村供水点,记者见到了福建光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刘凯。作为第三方专业管护人员,他在完成了消毒药剂投加、净化处理设施维护后,还用随身携带的设备,对出厂水pH值、浊度、余氯、色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完成后,他用专业客户端在当地打卡,将现场图片与检测数据上传到公司平台、省级平台。

刘凯在福安市溪柄镇田坂村维护单村供水设备后,提取水样检测。
“我们村原来饮水工程比较简陋,水质也不是很好。搬迁新村后,新建了专业化的净水设施,由第三方管护提供服务,水质好多了。”村民高玉堂说。
“第三方管护公司的维护人员,不仅每月两次对单村供水的水质净化处理设施进行清理维护、加药消毒,还对出厂水的水质作快速检验。”水质检测中心负责人陈澍说,水质检测中心承担第三方管护的水质监督,双方携手后,农村水质合格率得到明显提升。
据介绍,除了各地有条件的设置水质检测中心,省级还统一设立“96133农村饮水监督投诉热线”,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围绕巡查维护、水质自检、投诉处置等,省级单村供水工程监管平台每月初自动根据信息进行量化评分……一系列措施,确保监督闭环,守住用水安全底线。
03
智慧支撑 探索管护“升级版”
在永春县桃城镇姜莲村,沿步道爬上半山腰,记者见到了小而美的小型单村供水工程。这个工程今年刚刚改造完,外圈的红墙与山景融为一体,其中泵站、深井、水泵、消毒剂投加器、蓄水池等设备紧凑而齐全。
值得一提的,这个设备运行时依赖的是太阳能发电,不用增添用电;设备小巧,无需新增用地;采用浸没式超滤净水设备,超滤膜工艺可避免定期清洗滤料……对山村来说,这不仅更节约用地,管护也更方便。

永春县红五一水厂。 (受访单位供图)
“像这样技术先进、管护便捷的单村供水设备,全县目前有5套,还将进一步推广。”永春县自来水有限公司运维中心副经理黄志坤介绍说,设备的数据直连水质智慧监管平台,推动“从源头到龙头”的智慧管理。
在自来水公司,永春县水质智慧监管平台已经搭建完毕,开始逐步投用。“我们针对不同单村水厂的设备情况,制定个性化提升改造计划,去年以来新建改造单村供水工程17处。”黄志坤说,计划在成熟的单村供水点逐步投入无人值守设备和远程监管系统,以“科技+智力”为供水保障加码。

永春县桃城镇姜莲村单村供水工程的超滤膜。
有智慧加持,还有制度激励。今年,姜莲村的村级管水员姚振国获得了5000元奖励。“他对供水工程的管理很到位,环境和设备都维护得很好;群众家里水管坏了,他马上就来修理,一周巡查管道两次以上。自来水公司也定期来巡检,加上高科技供水设备,现在我们村的用水质量更好了。”村支书郑锦津说。
永春县域内共157处单村供水工程,依靠“片区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智能化支撑”管护,让每段管线、每个供水点都处于监管之下。目前,单村供水工程设施完好率从82%提升至95%,供水保障率达到99%,稳定性明显改善。
从“喝上水”到“喝好水”,还要“长久喝好水”。“永春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地形海拔落差大,由于水利工程不足,丰水期留不住水。仅依靠山泉供水的村庄,往往会在枯水期、篮球比分直播:用水密集时出现季节性缺水。”永春县水利局局长郑东生说,要长久保障百姓用水,水源不足问题必须解决。
聚焦水源与设施完善,永春开启了“一镇一库、一村一塘”蓄水项目建设,根据各乡镇特点建设水库或山塘,构建“乡镇有水库、村庄有山塘”的多水源网络。
“去年以来,全县开工建设5座小型水库和5个山塘,新增库容606万立方米,可保障8个乡镇8.78万人的用水需求及7000多亩农田的供水灌溉。”永春县水利工程运行服务中心负责人施巧君介绍,县里还启动13处规模化水厂建设。

永春县红五一水厂的智慧水务系统。
在红五一水厂控制室,记者看到,从沉淀、滤池、污泥脱水到应急加药、参数设置……供水全流程都在系统中实时反映、自动监控。数据未来也将接入水质智慧监管平台。这是周边的五里街、吾峰、石鼓等7个乡镇的水源,也是永春县城区的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水厂通水,为全县供水系统的应急保障打好坚实基础,用水安全加上了‘双保险 ’。”郑东生说。
放眼福建全省,目前73个城乡供水一体化任务县(市、区)全部签订了农村供水工程县域统管协议,实现了农村供水工程专业化管护全覆盖。力争到2030年,全省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9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信仰照见青春! 《沉默的荣耀》主创走进厦2025-11-15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