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永春县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推行“三联五统”工作法,村党组织以“联农联企联校”为抓手,领办合作社做到统一质量控制、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市场运营、统一利益分配,让分散资源“聚起来”、特色产业“强起来”、增收路径“宽起来”。
截至目前,该县已成立92家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村集体年增加收入1500多万元、群众增收超5000万元,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增收入、百姓得实惠”四方共赢。
组织引领
从“分散”走向“聚合”
10月16日,在永春县石鼓镇卿园村,村民黄再地和几位云卿果蔗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对今年采用脱毒蔗苗种下的果蔗进行管护。
云卿果蔗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卿园村党总支领办,通过流转土地100亩,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科技人才使用起来,打造高标准农田,提高农田使用率。
为更好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永春县推出“五个一”组织引领模式,即锻造一批兴村头雁、培育一批带富先锋、引进一批乡村能人、选派一批驻村书记、用好一批振兴导师。其中,从县直机关选派科级领导干部担任振兴导师、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书记,帮助提升村党组织领办能力,通过头雁带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全面推动村党组织建设和合作社发展互促并进、联动共赢。
永春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黄永炎介绍,目前,全县92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已吸纳2000余户农户入社,通过领办合作社与群众建立起经济联结纽带,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让党组织开展工作有了抓手,群众对村集体有了依赖,组织力明显提升。
产业联动
从“特产”走向“品牌”
香产业是永春县达埔镇的重点产业。为实现香产业的价值跃升,达埔镇新琼村党委领办青岚香料种植作物专业合作社,以香产业为重点,构建起“上游原料链—中游加工链—下游市场链”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村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发展模式的加持下,“中国香都”的金字招牌持续闪耀,2024年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42亿元,品牌价值达41.34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品牌蝶变同样发生在非遗漆篮上,在龙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推动下,漆篮有了统一品牌和更多的销售渠道,开发出5大类100多种产品,注册“龙水漆篮”商标,全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引导合作社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出永春香、永春老醋、永春漆篮、永春芦柑等‘永春好物’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黄永炎说,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的合作社产品市场售价平均提升约20%,真正实现了从“特产”到“品牌”的跨越。
利益共享
从“增收”走向“共富”
在永春县桂洋镇岐山村,连片姜田绿浪翻滚。村党支部书记林鸢飞告诉记者,党支部领办鑫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经营,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作为村集体收入,同时村集体以资金、设施等资产入股,每年还能获得可观分红,不仅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村集体收入更是从2021年的23万元增长到如今的突破100万元。
同样的丰收景象也在永春县仙夹镇夹际村的千亩良田上铺展。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在合作社打工获得薪金,年底还能拿股金分红。
夹际村党总支书记郑伟彬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党支部领办云马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把600多亩零散地块整合成千亩良田,与云泰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富硒稻基地,既能形成耕种合力,带动村民增收,又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近8万元。”
“永春县在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基层智慧,因村制宜,大胆尝试,探索总结出产业发展型、企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农旅融合型等多种模式。”黄永炎介绍,这样既改变了过去村集体将资源、资产简单发包租赁的低层次、低效益模式,又改变了群众单打独斗、个体营销的分割致富模式,有效激活集体资产增值,更大程度地提高群众收入,绘就强村富民新图景。
(何金 汤海波 曾炜鹏 苏福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探访城乡融合的永春之路:新韵·新事·新风2025-10-21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