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来,达埔镇香都片区作为永春县“三区联创”第二试点区域,立足特色产业香产业,认真贯彻落实香产业链党委决策部署,推深做实村级、园区、厂区的联创工作,带动香产业全产业链升级。汉口村、新琼村分别获评国家级、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实现了党建与产业、乡村振兴同频联动,互相促进。
组织联建,凝聚红色动能
日前,为落实第二季度片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上香企提出的缺少调香师相关技能培训及认证问题,香都片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组织23家香企前往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香精香料学院进行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
去年整合中国香都党委、园区所在村党组织以及香企党支部,达埔镇成立香都片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由县领导担任召集人,打通体制机制、层级能级、交往交流等壁垒,推动上下游、大中小、政企金、产学研等共享同创。
该片区还全面锻造“先锋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协调县工信商务、市场监管等县直有关部门和“三区”党员共同组建“香链”党员服务队、调解队和突击队,共招募队员53人,提供沉香种植指导5次、开展香品检测6次、攻关28项共性技术难题、化解涉企纠纷56起。
与此同时,实行清单闭环管理机制,紧扣“收、议、处、督”四个环节,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收集多方问题诉求,定期组织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对协调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进行跟踪督办,确保事事有着落。目前已形成责任分解清单8份,解决问题86个。
资源联享,激活产业动能
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仅靠企业或村级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香都片区在资源整合上精准发力,从阵地、项目、人才等全方位激活香产业发展新动能,为“三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深化阵地共享、功能融合,建强“一站式”服务枢纽。依托中国香都“党建+”邻里中心设置企业、职工服务窗口,组织市管所、派出所、税务所、企业站等相关部门派员入驻轮值,为企业和职工提供高层次人才申报、项目申报、便企审批等47个服务事项,实现“办事不出园区”。
同时,推动村企谋划合作项目,延伸产业“价值链”。盘活村集体闲置山地,建成种质资源库,推进奇楠沉香种植基地建设,已完成种植1800亩,实现“园区有原料、村财有增收、群众有收入”三方共赢。
通过以学促练、以赛促学、师带徒等方式,激活人才“第一资源”。组织开展制香技艺交流培训活动32场,举办各类赛事6场,带动近5000名产业工人提升制香技艺;举办“才涌乡村·香链乡兴”5·20人才节活动,通过组织大师带新秀、青年创业交流等,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献智赋能。
服务联动,提升治理效能
“以前香企对知识产权缺乏保护意识,香品外观设计专利被模仿的问题频繁出现,针对这个现象,我们成立知识产权工作室,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宣传和专项维权执法活动,对侵权问题进行调解、教育、处罚,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香都片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道。
香都片区努力做优“软环境”,将治理工作与园区管理、政务服务相融合,推深做实“一团六室”,组建“红色帮帮团”,选派26名党员干部挂钩联系53家香企,为企业提供“上门式”服务;设立便民惠企室、香都警务室、香检工作室、知识产权工作室等6个工作室,办结园区企业用工、用地、环保等各类涉企事宜568件,打造“香”里乡亲营商环境。
同时,该片区积极搭建“暖心桥”,由镇、园区所在村及香企联合筹资成立香都联享公益基金,定期慰问“三区”辖区内的困难员工、群众及学生,通过助困、助学、助残、助老,让群众感受社会温暖,有效提升香企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已开展3批次共慰问40余人。
整合中国香都党委、香都如意小区党支部等红色力量,推行“园区+公会+企业”物业运营服务模式,完善提升“15分钟便民生活圈”,针对企业、制香工人、村民等不同业主,定期组织开展义诊、健身、研学等活动,共享高质量的便民服务,营造和谐共融的发展氛围。(苏福彬 林辉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深读丨实验室里“长”出产业集群2025-08-21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