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17日讯(闽南网 姚珊红 通讯员 陈榕)“姐姐,这道题我还不会……”新厅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大学生志愿者正耐心解答学生的暑期作业难题。这里就是新厅村连续五年举办公益辅导班的课堂。
对于南金小学三年级学生陈诗莹而言,这个暑假格外充实。她不仅完成了暑假作业,还在志愿者带领下探索了科学实验的奥秘。
公益课堂:大学生反哺家乡的爱心接力
7月14日,新厅村第五届公益辅导班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如期开班。今年共有7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为40名学生提供为期半个月的公益辅导。课程设置丰富多彩,不仅包含作业辅导,还有美术、科学小实验、游戏等内容。这些课程直击学生学业基础中的关键科目,同时通过趣味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这是我第二次参与村里的公益辅导”,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尤长清表示。带孩子巩固功课、做益智小游戏,既能减少他们在家看手机的时间,也能让暑假过得更充实。
公益辅导班已成为新厅村的一项传统。村党支部书记尤泽宗介绍:“自从夏令营开办以来,爱心不断涌动,有的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了,就有新的学生参与进来。”这种接力反哺的模式,让公益之火持续燃烧。
文明乡风:村民共筑宜居家园
新厅村的改变不仅仅体现在教育上。走在村里的檀溪边,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格子砖铺设的人行道宽敞整洁,石凳错落有致地安放在溪边。
“大家一起努力把这附近整得更美观了,还装上了路灯,晚上沿溪散步都是亮堂堂的呢!”新厅村新林片区的尤阿姨晚饭后沿着檀溪边散步时开心地说。
这一变化源于村民的自发参与。今年6月,新林片区村民商讨后自发筹资改造檀溪微景观。你500元,我1000元,短短几天就筹集了6万余元。村民们不仅出资,还一起挑选路灯、联系厂商、组织安装,全程参与建设。
基础设施:从“泥泞路”到“幸福路”的蜕变
“现在出门再也不用踩泥坑了!”村民尤大爷感慨道。曾经,新厅村瓦窑埔片区道路路面坑坑洼洼,雨天积水严重,村民出行困难。在村委协调下,村民积极配合,筹资20万元左右,对道路进行全面修补。如今,平坦的水泥路取代了昔日的泥泞,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
基础设施的改善不止于此。新厅村还沿溪修建健康步道,建成2处污水处理设施并实现旱厕改造全覆盖,完成瓦窑埔自然角落布湖溪水渠修建工程、蓄水坝和沿溪护栏建设,既解决了周边农田的灌溉问题,也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新厅村通过组织先进典型宣讲、开展多样文化活动,不断激发村民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从公益课堂到道路硬化,从环境整治到乡风培育,新厅村正以扎实的行动,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土地上持续绽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全民健身迎国庆2025-09-28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