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1月8日讯(闽南网记者 柯嘉进 文/图)10月29日-31日,非遗旅游融合创新交流活动在河北唐山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旅游协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聚焦非遗旅游深度融合与创新。漳州古城《沉浸式古城非遗大观园》入选2025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


漳州古城是一个不止活在历史里,更是会呼吸的活态非遗大观园。漳州古城拥有7项国家级非遗:有指掌之间演绎百态人生的布袋木偶戏,有跨越海峡传唱数百年乡愁的歌仔戏,有印制闽南人吉祥愿望的木版年画,有历久弥新的八宝印泥,有穿越时空的蔡福美制鼓技艺等等,还有多项省市级非遗,它们共同构成了古城强劲的文化心脏。

去年至今年9月,漳州古城游客接待量达5384万人次;“前厂后店”、“闽南小剧场”、“木偶IP+文创”等业态,近一年营收超745万元;1.7万原住民延续闽南市井烟火;60余家非遗、老手艺特色文化业态点缀其间。

漳州古城变成一个有生命力的非遗大观园,离不开其创建的四维融合机制。

用活动赋能,让非遗“天天见”。建立街头艺人库,月均超50场演出。孵化了“闽南过大年”、“木偶嘉年华”、“闽南大观园”等品牌活动,用节事造流量,用流量支持传承人,让非遗生态良性循环。

用空间沉浸让非遗“随处可感”。漳州古城将文化展馆与文保单位串联成线,统一延长开放时间并免费开放;同时,古城在公共空间打造了一条贯穿唐、宋、明、民国四个时期的历史主题连廊,将大鼓凉伞、木版年画等非遗元素有机融入;古城还打造了古城IP形象“侯喜”,它以国家级非遗布袋木偶为原型,成为了游客探索古城的趣味向导。
用业态创新,让非遗“可带走、可消费”。漳州古城重点打造了三类业态:一是“前厂后店”:以优惠租金培育非遗、老字号。游客在前院体验非遗制作时,还能在后面柜台购买产品;二是“闽南小剧场”: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向阳剧场”,植入“戏、茶、艺”业态,可以一边品闽南工夫茶,一边看木偶戏等非遗;三是“IP文创”:围绕“侯喜”IP,已衍生出百余款文创产品,完成了从“现场体验”到“带走记忆”的消费闭环。

用宣传推广,让非遗“破圈传播”。漳州古城制作系列AI动画视频,解读布袋木偶、漳绣等非遗,让古老技艺用现代语言说话,实现了精准触达与破圈传播。2025年至今,漳州古城获央视聚焦报道21次。在古城取景拍摄的《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全网揽获7.7亿次曝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天问一号“惊鸿一瞥”!神秘阿特拉斯彗星特2025-11-06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