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8月,沙县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6.2%,工业用电量7.82亿千瓦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72亿元,同比增长7.6%,增幅居全市第二位……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折射出沙县区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
经济运行质效齐升,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产业发展蹄疾步稳……一份份稳健的答卷,见证了沙县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回首奋斗历程,展望美好前景。今年以来,沙县区始终牢记嘱托,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动“四领一促”工作,充分立足资源禀赋,开展项目攻坚活动,做强县域重点产业链,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态势更加向好。
重点项目 锚定 “压舱石”,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10月24日,在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沙县项目城关段施工现场,工人们分布在各作业点位忙碌,大型机械正忙着进行基础开挖、混凝土预制块安装等工作。目前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约60%。
作为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总投资约5.83亿元,计划新建堤(岸)和旧堤加高加固总长22.895千米,同步建设泵站1座。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沙溪沿线城区及镇村防洪能力提升全覆盖,并与现有沙溪“一河两岸”景观形成有机整体,确保项目兼具防洪安全保障与城乡品质双提升。
重点项目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以来,沙县区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动“四领一促”工作,以项目攻坚活动为抓手,加压奋进,攻坚克难,以重点项目建设成效助推发展。
聚焦项目建设,夯实发展支撑。眼下正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沙县区集中全区之力,把抓发展、稳增长的着力点聚焦到重点项目上,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抢工期、赶进度,推进项目每周都有实实在在的进展,用一个个具体项目支撑形成新的增长点。
聚焦招商引资,释放发展活力。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链聚链成群,抢抓沪明对口合作、泉明山海协作机遇,梳理产业链上下游目标企业和薄弱环节,以全链条思维推动招商引资,招引一批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项目落地。
聚焦服务保障,护航项目建设。构建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各要素向项目聚集,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持续抓好“红黑榜”亮晒、联席会商等工作机制,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攻坚发力,进度拉满。前三季度,沙县区3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3.99%,超序时8.99个百分点。其中,青山纸业年产20万吨竹浆技改等10个项目新开工建设,工业母机精密装备及核心功能部件生产线升级改造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
产业集群 锻造 “强引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0月23日,在位于三明高新区的淳之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忙着操作机器进行制皮、制馅等,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目前公司已有6条生产线投产,年产值近8000万元。
作为一家以生产皮、馅为主的沙县小吃生产企业,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主打产品扁肉、锅贴、蒸饺等产品,畅销福建、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餐饮连锁店、品牌连锁店和商超。全部达产后,生产线可达13条,年加工各类产品可超20000吨。
小吃大产业。近年来,沙县区始终牢记嘱托,按照“稳门店、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发展路径,持续推动食品产业链做大做强。二产上,规划建设1600亩的三产融合示范园,吸引淳之味、厨神食品等31家关联企业入驻,为经营者提供产业链支持。一产方面,初步建成小吃配料种养基地约6万亩、林下种植基地3万亩,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三产方面,以小吃为媒,沙县积极拓展“小吃+赛事”“小吃+研学”等多元化融合模式,持续释放消费活力,每年吸引超500万人次到沙县旅游打卡。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今年以来,沙县区以被省工信厅列为全省10个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区)之一为契机,全力抓好“机械装备、食品、竹制品制造”三条重点产业链,着力布链、延链、补链、强链,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传统产业发新枝。作为沙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沙县区聚焦龙头带动,培育了厦工三重、开诚机械等一批钢铁与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初步形成集工业设计、研制、孵化、铸锻、精加工、热处理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目前已培育机械装备相关企业100家以上,其中规上企业43家。同时,充分利用科创平台赋能,以中国机械研究总院海西分院为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助力,全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绿色动能促发展。发挥林业资源优势,打造“一核两翼”发展平台,推进竹材分解、初级加工、成品精深加工三级竹产业加工体系建设,以青山纸业为龙头,发展制浆造纸等配套产业链,以极野食品为龙头,打造笋食品产业链,全区已拥有竹制品制造规上企业近30家,竹制品制造逐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增长点 培育 “新势力”,抢占发展未来赛道
10月18日,海峡两岸(三明)应急消防处置能力提升数字孪生赋能基地建设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该项目总投资约8227万元,建设综合消防处置能力提升数字科普楼1幢。项目建成后将作为沙县现代化实战消防综合训练基地的配套科普宣传分块,通过分项楼层、专题布置、场景切换、实战模拟等形式,成为结合全国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和逃生避险实训相融合建设的创新示范体验学习交流区。
这是沙县区加快推进应急产业发展的一个鲜活实例。
近年来,应急产业已逐渐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沙县区抓住机遇,梳理海西分院、厦工三重等当地产业链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加大招引力度,力争吸引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同时,以“基地事业+产业”模式,积极引进相关企业和产品,逐步形成产学研结合、培训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推动应急产业朝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目前全区已有研发平台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骨干企业厦工(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等规上企业43家,其中应急装备制造企业14家。初步形成了实战消防训练、应急装备制造、应急食品生产等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活力涌动。近年来,沙县区依托交通区位及资源禀赋,抢滩布局低空经济新蓝海,依托中关村(三明)平台优势,打造“空地一体远程调度指挥系统”,东南航空、精导航空等6家企业已实现落地运营,全省首条系留照明无人机及智能机库智能化生产线开工建设,低空经济已成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
沙县记者站 许琰 吴伟 通讯员 张凌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十四五”奋进足迹|“十四五”以来自贸区2025-10-27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