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洛福袋刺绣、鳌鱼八卦银饰、南霞铜钱编织技艺……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三明沙县区东门古街的非遗传承展示中心,不少市民和游客站在精美的非遗展品前驻足拍照。
2025年以来,三明市实施“以文入景”工程,鼓励A级旅游景区大力引进和培育情景演艺、数字互动、非遗体验、特色文创、精品夜市等多业态融合的二次消费项目,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蓬勃动力。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三明全市各重点景区人气火爆,全市接待游客3238.92万人次,同比增长12.0%;全市游客旅游总花费269.39亿元,同比增长14.5%。
“这片花瓣是有点心型的,我们这边要跟这边对称。”在非遗体验区内,几名市民正跟着福袋刺绣工艺非遗传承人制作福袋,一针一线手指翻飞,一个个人物、花、鸟等图案渐渐鲜活起来。“周末陪孩子来东门古街,正好看到有这个体验活动,我对福袋情有独钟,当年我结婚的时候,就有带上这个,对孩子们来说,是对传统文化一次很有意义的体验课。”市民乐女士说。
今年来,沙县区依托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实施“以文入景”工程,以“古街+非遗”为核心,不断充实东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让游客在“一路观景”中“一路品文”,实现景区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据统计,今年来,沙县已开展肩上好戏“游”东门等10余场次、开设体验课堂60余期,惠及群众2万余人。
另外,沙县区还发挥“小吃+非遗”辐射带动作用,以沙县小吃大食堂为载体,常态化开设非遗小吃研学课堂,让游客在品尝地道小吃的同时,亲身参与各类小吃制作过程,深度感受非遗技艺魅力。今年,沙县共接待小吃研学体验团40余场次,约1200多人次。
茶东坑鱼子灯代表性传承人涂声福正在教小朋友制作鱼子灯。
新体验激发新活力。同样,位列“全国县域文旅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第36名的泰宁,也通过“以文入景”工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了新载体。
暑假期间,泰宁县非遗博览苑内回荡起悠扬的民间乐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青古乐正在热烈上演。悦耳动听又富有感染力,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欣赏、拍摄记录……“表演太精彩了!”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张女士正用镜头记录着旅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她告诉记者,“原以为只是看古建筑,没想到还能沉浸式体验这么多有意思的文旅活动。”
此外,还有古城巡更、山歌擂茶、旱船及鱼子灯民俗踩街、梅林戏夜间专场演出……各类文旅节目轮番上演。泰宁古城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引入特色店铺和文化体验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根据游客反馈,不断优化服务,增加互动表演,提升游客参与度和游玩体验。
凭借天然的景观魅力与特色的文化内涵,泰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泰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推出“民宿+非遗”“民宿+历史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能体验梅林戏、傩舞等非遗文化,品尝碧玉卷、状元糍等特色美食。2025年上半年,泰宁接待游客501.02万人次,同比增长13.6%;游客旅游消费总额40.09亿元,同比增长17.8%。(记者 刘惠萍 通讯员 张铃珑 李少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福州滨海新城CBD两下沉广场装修本月完工2025-08-18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