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衣服啦!”11月14日,记者来到位于莆田SOS儿童村里的市孤弃儿童养护中心,工作人员正为孩子们分发冬季的新外套。
▲图为医护人员正在为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
“孩子们一年年长高,换季得添置新衣服。”儿童村村长助理林金娥向记者介绍,这里是全国10个SOS儿童村中启用的首个孤弃儿童养护中心。所处的大楼2023年投用,设有特教室、康复室、活动室、中医理疗室、诊所以及生活区等,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民生三个“十大工程”项目之一。
目前,43名残障儿童生活在市孤弃儿童养护中心。其中,10多人是轻度残障孩童,其他则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脑瘫、罕见遗传病等疾病的重病重残孩童。
“这些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林金娥说,养护中心的孩子身患疾病,无法正常表达不适,医护人员与护工24小时轮班,每两个小时就要为孩子翻身、换尿片,详细记录饮食、用药等情况,按照“一孩一策”进行分类施治。
当天,市儿童医院院长曾庆煌带队前来驻点服务。儿科医生为长期卧床的孩童们仔细检查身体、评估康复情况,耐心询问护理细节,还现场指导护理员如何进行日常康复辅助。
作为一家综合型福利机构,为补齐短板,增强残障儿童的专业医疗照护力量,提高康复训练方面技术,今年6月,结合全国“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儿童村与市儿童医院共建康复延伸服务体系。
“我们设立康复延伸病房,定期派驻治疗师驻点服务,并通过带教提升村内养育妈妈和保育员的基础康复技能。”曾庆煌介绍,他们正与儿童村探索建立全周期康复支持网络,把专业康复服务融入家庭式养育场景,为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健康保障提供可复制的“莆田方案”。
除此之外,儿童村获得省级医疗机构支持,同时建立了专班救助机制,为患儿多方寻医、多渠道筹措诊疗资金。今年以来,儿童村已有5位残障儿童陆续接受了手术,逐步康复。残障儿童小慧初来儿童村时,身体虚弱,性格内向。儿童村发现她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和听障问题后,积极为其寻求医疗救治。
“孩子的成长不能等,我们必须‘向前一步’!”儿童村的这份执着得到回应。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通绿色通道,为孩子进行微创介入手术。小慧术后饭量增加、体重稳步增长,小脸日渐红润。身体恢复后,她又完成一次耳部手术。如今的她头发顺滑乌黑,性格俏皮,还能主动与记者攀谈聊天。
和小慧一样重获新生的还有先天性耳部发育异常的小民。曾内向怯懦的他术后恢复良好,变得阳光自信。目前,5名康复的残障儿童即将从病房转入儿童村“类家庭”过渡,一步步学会自理,开启新的人生。
“下一步,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加入,为这些残障儿童筹措更多专项诊疗资金,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持续、充足的医疗保障,在康复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林金娥表示。
探访尾声时,小慧跟着记者走出了大楼,站在升旗台“一切为了孩子”六个大字前,用力挥着小手向着记者道别。
(文中儿童均为化名)
新闻链接
2020年,莆田SOS儿童村进行机构改革,加挂“莆田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莆田市儿童福利中心”牌子,整合全市儿童福利机构职责职能,变成全面为孤弃儿童、困境儿童等提供服务的综合型福利机构,实行健康儿童家庭居住、残障儿童集中居住“双轨制”。
儿童村教育科科长何远征告诉记者,儿童村践行“一切为了孩子”的办村宗旨,坚持家庭养育、分类管理模式。目前,儿童村供养孩子125名,努力为困境儿童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全媒体记者吴琪娜通讯员朱燕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中国—东盟经贸文化交流展开幕 机器人、机2025-11-18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