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中国文化、朱子文化的距离更近了。”在谈到参加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的感受时,美国汉学家、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荣退教授田浩告诉记者。
这位已经把近60年的光阴投入到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八旬老人,在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受美国汉学家史华慈讲授的“朱子语录”课程影响,其研究方向由历史学转向宋代儒学,也由此开始关注到朱熹。
田浩回忆,25年前,他就来过考亭书院,近些年多次和好友一起来闽参加有关学术活动,“我要了解朱熹的生活,他在什么地方工作、生活,深化对朱熹生活场景与思想渊源的理解”。
去年11月,田浩的两本专著《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和《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在中国再版面世。
在其他学者的描述中,田浩的研究没有将朱熹塑造成一个空洞的哲学家或是圣人,而是“一个特别有思想的、对其时代充满公共与私人焦虑感和责任感的文人”,其对朱子的思想进行历史性解读,有助于西方更好地理解朱子,并找到文化共鸣。
田浩说,他在研究中更加关注朱熹的思想的演变过程,“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我将朱熹的思想置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中考察,特别是他与同时代的人之间的来往,如何在辩论中引发思想变革”。
在研究方法上,田浩介绍此前主要依据朱熹与同时代人的通信记录、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等原始文献,“福建的这些实物载体可以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珍贵素材”。
采访中,田浩还将中国浩瀚的历史文化资料比作“药山”,“你可以在这座神奇的山里寻找到治愈疾病的草药。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为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记录,为世界解决一些紧迫问题提供了便利”。(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平潭当盛村秋季草莓小番茄开种2025-10-20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