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吉隆坡/南宁8月30日电 题:抗战烽火中的跨国特殊情谊
新华社记者黄浩铭 赵紫羽 王嘉伟
一封泛黄的回批信,在詹朴老人位于广东汕头老宅的花盆里尘封数十载。信纸虽已褪色,其上“爱国热忱殊堪钦敬”等词句却清晰记录着抗日战争期间泰国华侨华人向中国共产党秘密捐款的感人故事。
马来西亚槟城阅书报社孙中山纪念馆,这里保存的南侨机工名册上记载着一些年轻汽车司机和修理工的名字,他们放弃安稳的生活,为了向祖(籍)国运送物资而穿越重重危险。据统计,在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上,有1000余名南侨机工献出了宝贵生命,平均每公里牺牲一人。
从海外侨批的捐款记录到南侨机工的青春热血,抗战烽火中的跨国特殊情谊被人们永远铭记。
海外侨批:三千公里的曲折汇路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把汇往国内的钱款与家书合一的特殊邮件。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南亚多地相继沦陷,与越南一河之隔的广西东兴,成为当时中国沿海少数未被日军封锁的口岸。人们摸索出一条辗转中越两国运送侨批的曲折路线,这条路线后被称作“东兴汇路”,它连接东南亚与国内多地,全程超过3000公里。
南宁学院教授陈雄章介绍,1942年初,侨批经营者陈植芳发现东兴邮局和银行汇款至潮汕地区仍然通畅。这座边境小城很快聚集侨批业、金融业和商旅业,有抗战时期“小香港”之称 。“东兴汇路”不但运送大量侨批,还将海外爱国侨胞捐助的抗战物资源源不断运进国内,支援抗战。
在中越边境东兴口岸旁的建设街,街口牌坊写着一副对联:“百年侨批通闽粤连南亚梦断硝烟,三载信汇传飞鸿救家园路在东兴。”街中一座斑驳的南洋风格小楼见证了这段历史,这就是东兴侨批馆。
走进馆内,只见展示柜中陈列着一封封从东南亚寄往潮汕等地的侨批和支援抗战的捐款记录。曾在中国留学的越南游客同垂阳看得入神:“泛黄的侨批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见证。”
南宁学院2023级学生莫晓宁也深受触动:“侨批宛如历史的注脚,让我认识到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告诉记者,东南亚华侨华人通过侨批支援中国抗战,是抗战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马来西亚档案馆和私人收藏中,发现了大量抗战时期的侨批信件,许多信封上直接印有“抗战必胜”“还我河山”等激昂字句。这些侨批寄托着东南亚侨胞的希望与牵挂。
南侨机工:滇缅路上的热血青春
1939年1月,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抗战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急需大量司机和修理人员。在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号召下,东南亚华侨华人青年踊跃报名,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1939年到1942年,南侨机工通过滇缅公路运送军需物资50万吨、汽车1.5万余辆以及不计其数的各类民用物资。1000多名南侨机工为此献出宝贵生命。
如今,在马来西亚槟城阅书报社孙中山纪念馆内有一间专设展厅,陈列着关于南侨机工的史料与实物,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大型展板依次铺陈,记录着华侨自发组织募捐、青年义无反顾奔赴抗日战场,以及南侨机工汗洒滇缅公路的历史。
“这些二三十岁的南侨机工中,有留洋学子,也有事业有成的青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确保援华物资源源不断。”纪念馆馆长庄耿康轻抚着南侨机工名册说,海内外华夏儿女谱写了同仇敌忾的壮丽篇章,侨胞捐款捐物、奔走呼吁,是全民族抗战的坚实后盾。
除帮助打通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外,南侨机工还参与保障桂越国际运输线。抗战期间,抵达越南海防港的国际援华军事、生活物资,要通过这一运输线送到中国。
广西社科院研究员李建平介绍说,1939年初至1940年,由数百名海外华侨华人汽车司机、修理工组成的南侨机工驾驶卡车穿越重重危险,从越南海防等地抢运援华抗战物资,用生命守护着这条“抗战输血管”。
历史回响:携手奋斗的光辉历程
5月的广西靖西“越盟”办事处旧址,参加研学营的中越青年共同触摸斑驳的砖墙。越南谅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副书记黄氏碧叶说,很早就知道胡志明同志曾与中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看到这些遗址后,她才真正触摸到越中两国人民在艰难时期团结互助的那段历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胡志明先后在延安、桂林、重庆、昆明等地参与和支持中国抗战,并在广西写下了著名的《告越南同胞书》。
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华表示,抗战国际运输线、革命活动遗址、东兴侨批馆等历史遗存有助于加深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人民之间的感情,深化人文交流合作。
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院长陈国保说,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抵御外来侵略过程中携手奋斗的光辉历程,是跨越国界的精神纽带。
庄耿康说,我们重温这段共同抗争的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史为鉴,坚守和平发展与互信共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力箭一号“一箭七星”成功发射 再次承揽国2025-08-20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