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那个难忘的二月早晨离开你的时候,原以为这只是短暂的别离。我本计划在苏门答腊某处先找个栖身之处,等候安全时日再回来。我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诀……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民为他们的祖国牺牲,如果中国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她的人民必须作出牺牲。”走进南安市省新镇林路厝,展板上一封英文版《与妻诀别书》静静陈列,字里行间的不舍与决绝,令人为之动容。
这封信的落笔人,正是南安籍华侨、新加坡著名抗日英雄林谋盛。在1940年代东南亚战火中,他写下这封绝笔信,既有对妻子和家人的不舍,更有“祖国屹立需人民牺牲”的决绝。
林谋盛
拒做“高富帅”的抉择:从实业家到抗日志士
背山面水、黛瓦燕脊、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南安至今流传着“有林路富、无林路厝”这句话,说的就是远近闻名的林路厝。它是新加坡著名建筑师、实业家林路,在家乡为子孙后代打造的避风港。1909年,林谋盛便在这里出生。
“小时候,林谋盛就是在这里长大,少年时期到厦门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才到新加坡。”林晓俊是林路的第五代后人,他告诉记者,林谋盛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曾就读于厦门鼓浪屿英华学院、新加坡莱佛士学院、香港大学。
1929年,父亲病逝,林谋盛返回新加坡继承父业。不到10年时间,林氏家业在林谋盛的经营下不断壮大,林谋盛也成为新加坡著名的青年实业家。
就是这样一位“高富帅”,原本可以过着平安顺遂的生活,却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看到祖国陷于水火之中,林谋盛第一时间站了出来:筹集赈款购药购物送往祖国。1943年,抗日战争胶着的时刻,林谋盛秘密来到马来亚,担任盟军136特工部队的中方领导人,领导海外华人开展地下抗日活动。
“当时,林家事业正处鼎盛,林谋盛本来计划扩大家业,续建林路大厝,可战火烧到国门,他当即搁置所有规划,一心投身抗日。”林晓俊告诉记者,亲友曾写信问询续建大厝之事,林谋盛愤然地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哪有家?”随即把资金全部投入抗战事业,购买飞机武器,并且参与发动侨界抵制日货,筹集赈款,支援抗战,发动马来亚丁加奴州日本经营的龙运铁矿罢工,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
1944年3月,林谋盛不幸被日军捕获,虽饱受3个月酷刑,他却毅然坚守情报秘密。同年6月29日,他在狱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
跨越时空的回响:古厝里的红色传承
80多年过去了,斯人虽逝,但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仍在激荡,更在后代身上续写着新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林谋盛的后人们遍布各行各业,有身着戎装的军人、执掌企业的实业家,也有救死扶伤的医生、维护正义的律师,甚至不乏驻外的外交大使,在各自岗位上践行着先辈精神。
“当战争来临时,他毫不犹豫地挺身抗敌,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父亲的事迹给了我们清楚的启示:国家有难,人民就得保家卫国,和平来之不易。”林谋盛的儿子林怀玉已年过八旬,2024年恰逢父亲逝世80周年,林家后人发起了“先人寻迹之旅”,从立有林谋盛名字的路标,抗日时的秘密居所,被严刑拷问的学院,被关押致病死的监狱,抽丝剥茧,回溯他在山城短暂而毁灭性的旅程。“重走父亲人生最后的路,特别是站在他曾受折磨的地方,想到他被折磨3个月,却咬紧牙关始终没透露情报,心里又酸又敬,那一刻,觉得离他的精神特别近。”
如今,林谋盛的故事不仅在新加坡流传,更在家乡南安市省新镇满山红村生生不息。
位于南安省新镇满山红村的林路厝
近日,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暑期活动在满山红村展开,130名满山红小学学生走进林路厝,踏上这场点燃信仰的红色之旅。
“原来课本里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动情讲述中,眼眶泛红。这位抗战英雄的家国情怀穿越时空,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每年都有很多单位和学生来参观,我们一直免费开放。作为林谋盛家族后代,把这份精神传递下去,是我们的责任。”如今,林晓俊不仅义务担任林路厝的管理员,还时常兼职讲解员,向大家讲起林谋盛抗战的故事。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时过境迁,林路厝二楼厅堂的木扇墙上,至今还保留着林路在光绪年间请人挥毫写下的《朱子家训》,林谋盛用生命践行了这份家国大义,在时代的洪流中留下了滚烫的回响。(记者 赖香珠 李想 通讯员 陈榕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深读丨实验室里“长”出产业集群2025-08-21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