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之后的生活,不该由父母“埋单”
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在美国留学多年的甄女士。甄女士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国内的“啃老族”年龄大多在23—3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但衣食住行的部分开支还要依靠父母。在城市里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美国社会把家庭放在重要位置,但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在子女成年以后便告终结。在美国,成年后又搬回来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被称为“回飞镖族”。“回飞镖”是澳大利亚原住民曾使用的一种武器,投出后如击不中目标,就能飞回原处,形状有些像英文字母“L”。美国一项调查发现,“回飞镖族”与父母同住,形成的大多是一种对两代人都有利的经济关系,受访者中有十分之三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才搬回来与父母同住的。接受调查的“回飞镖族”(25—34岁),48%会付房租给父母,89%会补贴父母的家用开支。经常直接接受父母经济帮助的是极少数,只占8%。
然而很多留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留学生成为扩充这一比例的“生力军”。甄女士说,很多留学生“啃老族”不同于国内的“啃老族”,也不同于国外的“回飞镖族”。他们大多是高智商、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年薪可能达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美金,但“啃老”也是高价码,房子,车子,全球旅游,什么都要最好的,高消费“啃老”将父母带入了“老来做奴”的境地。
张女士同样是留学生家长,但比起刘女士和王女士,她的生活要轻松多了。张女士的女儿在美国读MBA,留学期间就一直打工,说毕业后要自己养活自己,什么买房啊,买车呀,生儿育女,都不再靠家里。女儿的男朋友是个美国人,也很自立。他说在美国,如果父母给孩子出大学学费,子女会把这个当成父母的礼物,没有哪个成年人会认为这笔钱是父母必须出的;如果父母不能“赞助”大学学费,子女会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款,毕业后偿还。车在美国是很普通的交通工具,但是多数美国孩子不会逼父母给自己买豪车。张女士女儿的男朋友就是通过打工等方式攒钱买了辆二手车,想等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时再更换。至于买房、生孩子等事情,他也认为那是自己的事情,不应该由父母埋单。
英国作家巴特勒说,人生的许多不幸皆缘起于这样的家庭:“它过长地维持了家庭的联系,弄得家人勉强地,而不是自然地生活在一起。”巴特勒的话或有偏见,但又何尝不是一个旁观者的真实观察。
还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的一生有两个生日,一个是他自己诞生的日子,一个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如果父母一直无休止地供养子女,他们何时才能获得实现经济的独立以及人格的完善呢?作为家长,你可以给子女一个诞生的日子,却剥夺了他们“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这种爱也许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